研究领域:
1. 微生物社会遗传学研究。
社会生物学行为以往被认为,只在复杂的高等生物中才存在。但科学界慢慢认识到即使是低等的原核微生物,也存在着社会生物学行为。原核微生物比如很多种类的细菌,在自然界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,表现出典型的群居生物的特征,个体之间存在着互惠共生、利他行为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合作行为。
本研究团队以绿脓杆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模式研究微生物,把微生物群体作为研究对象,来探索整个微生物种群的社会行为,并期望通过先进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研究技术,来揭示隐藏在微生物社会行为背后的分子机制,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角度来解释微生物的社会学行为。
2.原核生物siRNA基础理论研究。
RNA干扰(RNA interference, RNAi)为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,其通过产生小分子双链RNA(small interference RNA, siRNA)阻碍特定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抑制基因的表达。RNAi的机制研究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。传统观点认为,RNAi在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,原核等低等生物中不存在RNAi工作途径。但近些年的研究逐渐发现,原核低等生物也存在着RNAi途径核心蛋白Argonaute的同源蛋白。原核Argonaute蛋白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应仍然不清楚。所以,原核生物的RNAi研究领域目前是空白地带,尤其是与致病病原体相关的领域有待深入挖掘和研究。
本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发现,在某些原核致病病原体中,有类似真核siRNA分子的存在,该siRNA分子的表达或者缺失极大影响一系列致病因子的表达和产量,从而影响该病原体的致病力。本研究拟通过合成生物学,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,对一系列的原核病原体开展siRNA检测,鉴定具体产生的siRNA的基因,研究其具体的调控机制。我们计划在体外构建高效siRNA的生产平台,通过改变病原体的RNAi工作途径,调控和改造病原体的致病力,从而达到通过人工干预防控致病病原体的目标。
学习经历:
1997-200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专业 学士
2001-2004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物理专业 硕士
2005-2008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 博士
工作经历:
2008-201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博士后
2015- 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
社会兼职:
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编委
Current Microbiology, mSphere 审稿人
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
荣誉与奖励:
2018年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
代表性论文:
1. Dai WJ, Li W, Tian B and Makeyev EV. A post-transcriptional mechanism pacing expression of neural genes with precursor cell differentiation status.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;6:7576. doi: 10.1038/ncomms8576.
2. Dai WJ, Zhang G, Makeyev EV. RNA-binding protein HuR autoregulates its expression by promoting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site usage. Nucleic Acids Research. 2012 . Featured Article
3. Dai WJ, Zeng Y, Xie ZP, Staehelin C. Symbiosis-promoting and deleterious effects of NopT, a novel type 3 effector of Rhizobium sp. strain NGR234. Journal of Bacteriology. 2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