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长青,男,汉族,湖南,博士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
工作单位: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
邮政编码:510642
通讯地址: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楼
邮箱地址:changcq@scau.edu.cn
个人主页:https://zb.scau.edu.cn/2020/1027/c12040a256385/page.htm
个人简介: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/微生物学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第四届“群体微生物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创新团队” 核心成员。2011年在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,2011-2014年新加坡新科局分子细胞生物研究院博士后研究,2014年起在华南农业大学任教。主要围绕甘蔗、玉米、柑橘、蔬菜等重要作物的黑粉病、溃疡病、枯萎病、软腐病等开展研究。回国以来主持973项目子课题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、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十几项;在PNAS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,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and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;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十余项。
1. 2002-2008 新加坡新科局分子细胞生物研究院,Research officer;
2. 2011-2014 新加坡新科局分子细胞生物研究院,博士后;
3. 2014-2019 华南农业大学,副教授;
4. 2020-至今 华南农业大学,研究员
研究领域:实验室致力于甘蔗、玉米、水稻、柑橘、蔬菜等重要作物的黑粉病、溃疡病、枯萎病、软腐病等研究,主要围绕:1)鉴定病原微生物种类;2)解析病原菌的侵染致病机制;3)挖掘寄主植物的关键抗病基因;4)挖掘具有生物防治潜力的微生物资源;5)研发绿色防控新技术等。
1.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, “华南柑橘产区溃疡病菌、果园生态对溃疡病流行成灾的影响”(2022-2026,在研)。
2.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,面上项目,甘蔗鞭黑粉菌SsHog1调控性信息素应答因子SsPrf1的分子机制(2024-2026,在研)。
3.“十四五”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,“高抗高产籼稻新种质创制”(2024-2027,在研)。
4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,“微生物组-病原真菌-甘蔗互作调控甘蔗重要真菌病害的机制研究”(2024-2027,在研)。
5.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“G蛋白偶联受体SsPra内吞调控甘蔗鞭黑粉菌结合管形成的分子机制”(2025-2028,在研)。
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PNAS,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,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Food and Chemistry, Virulence,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,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,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多篇;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十几项。